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、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。在挡土墙横断面中,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;与墙背相对的、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;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;与基底相对的、墙的顶面称为墙顶;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;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。下面甲级监理公司来谈一下挡土墙的应用范围及类型。
一、路基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可考虑修建挡土墙
(1)陡坡地段;
(2)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;
(3)可能产生塌方、滑坡的不良地质地段;
(4)高填方地段;
(5)水流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路基地段;
(6)为节约用地、减少拆迁或者少占用农田的地段;
(7)为保护重要建筑物、生态环境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地段。
二、按挡土墙的位置分类类型
(1)路堑挡土墙:设置在路堑边坡底部,主要用于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稳定的山坡,同时可减少挖方数量,降低挖方边坡的高度。
(2)路肩挡土墙:设置在路肩部位,墙顶是路肩的组成部分,其用途与路堤墙相同。它还可以保护临近路线的既有的重要建筑物。
(3)路堤挡土墙:设置在高填土路提或陡坡路堤的下方,可以防止路堤边坡或路堤沿基底滑动,同时可以收缩路堤坡脚,减少填方数量,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。
(4)山坡挡土墙:设置在路堑或路堤上方,用于支撑山坡上可能坍滑的覆盖层、破碎岩层或山体滑坡
(5)浸水挡土墙:沿河路堤,在傍水的一侧设置挡土墙,可以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,也是减少压缩河床的有效措施